三都賦[劉劭古文]

三都賦[劉劭古文]
三都賦[劉劭古文]
更多義項 ▼ 收起列表 ▲

三都賦有兩種說法:一種是曹魏劉劭的《趙都賦》《洛都賦》《許都賦》 。 劉劭,字孔才,魏朝廣平邯鄲(今位於河北省邯鄲市)人,生於漢靈帝建寧年間(168年-172年),卒於魏齊王正始年間(240年-249年)。漢獻帝時入仕,初為廣平吏,歷官太子舍人、秘書郎等,魏朝之後,曾擔任尚書郎、散騎侍郎、陳留太守等。後曾受爵“關內侯”,死後則追贈光祿勛。 劉劭學問詳博,曾經執經講學。編有類書《皇覽》,參與制定《新律》。著有三都賦(《趙都賦》《許都賦》《洛都賦》),著作多已亡佚。目前見《趙都賦》、《人物誌》、《上都官考課疏》,收入於《全三國文》中。

概述

劉劭,字孔才,魏朝廣平邯鄲(今位於河北省邯鄲市)人,生於漢靈帝建寧年間(168年-172年),卒於魏齊王正始年間(240年-249年)。

漢獻帝時入仕,初為廣平吏,歷官太子舍人、秘書郎等,魏朝之後,曾擔任尚書郎、散騎侍郎、陳留太守等。後曾受爵“關內侯”,死後則追贈光祿勛。 劉邵學問詳博,通覽群書,曾經執經講學。編有類書《皇覽》,參與制定《新律》。著有三都賦:《趙都賦》《許都賦》《洛都賦》等,著作多已亡佚。僅見《人物誌》《趙都賦》《上都官考課疏》收入於《全三國文》中。

曹魏劉劭的《趙都賦》《洛都賦》《許都賦》 。劉邵,字孔才,著有《趙都賦》《許都賦》《洛都賦》等,著作多已亡佚。僅見《人物誌》、《趙都賦》、《上都官考課疏》(收入於《全三國文》中)。

作者

簡介

劉劭,字孔才,廣平邯鄲人。

生平

太史向獻帝報告說: “今年正月初一將有日蝕。”劉劭正在尚書令荀彧的住所,當時在座的有幾十人。聽到這個訊息時,大家議論開了,有的說應停止歲首的朝廟祭祀,有的說應廢除各地官員進京的朝會。劉劭說:“梓慎、裨灶都是古代優秀的太史,精通曆法,善觀天象。但他們在占卜吉凶時,也犯過不能準確推測天時的錯誤。《禮記》說:諸侯按順序朝見天子,到了宮門卻無法舉行完朝見的儀式,這只能有四個原因,日蝕列其一。既然這樣,那么聖人傳下來的制度,不因為變異而預先廢止朝禮的原因是:或者災禍消除、轉移,或者推測有誤。”荀彧覺得此言有理,於是下令朝會照常舉行。當天也沒有發生日蝕。

經御史大夫郗慮推薦,劉劭任太子舍人,後又調任掌管圖書經籍的秘書郎。黃初年間,他先後在曹丕左右擔任尚書郎和散騎侍郎,以輔助政務和規諫過失。他曾受命匯集五經群書,分門別類,編纂成《皇覽》。明帝曹睿即位後,他又出任陳留太守,因治理有序, 教化有方,而為百姓稱頌。後又被授予騎都尉,與議郎庾嶷、荀詵等制定法令條規,編寫《新律》十八篇,撰寫了《律略論》。被提升為散騎常侍。當時傳聞公孫淵接受了孫權所授的燕王稱號,謀臣們紛紛提議派兵去討伐他。劉劭則認為:“當初袁尚袁熙弟兄倆歸降公孫淵的父親公孫康被其斬首,公孫康把首級送給朝廷,這事表明了公孫淵祖上對朝廷的忠心,再說現在聽說的這件事是否確鑿,還有待調查。古時聖賢求取處女之地,只修德政而不事征伐,是怕給老百姓增加負擔。因此對公孫淵理應表示寬大為懷,讓他有所自新。”後來,公孫淵果然斬殺了孫權派去的使臣張彌等,並把他們的首級送給了朝廷。劉劭因寫有一篇《趙都賦》,頗受曹睿賞識,又聽令寫了《許都賦》、《洛都賦》。當時魏國對外頻興軍事,對內大興土木,劉劭為此寫了兩篇賦,文內都含有對君主委婉曲折的勸諫。

明帝曹睿時,吳國的兵馬圍攻合肥,當時魏軍將士都在分批休假,征東將軍滿寵請求中軍調撥援軍,並急召休假將士,以集中兵力抗擊敵軍。劉劭在議論軍情時認為:“敵人剛剛攻到,用心專一,士氣旺盛,滿寵帶著少數兵將在陣地上禦敵,倘若此時出擊,不一定能打勝仗。滿寵只要邊堅守邊等待援軍,就不會有什麼損失。我看可以派五千步兵、三千精騎,大張旗鼓,虛張聲勢。等到了合肥,便拉大行軍隊伍的距離,增添旗幟和戰鼓,以張聲勢,等把敵人引出,就斷其歸路,絕其糧道。敵軍聽說魏國大軍已切斷了自己的後路,定會驚慌而逃,這樣,敵軍自然不戰而敗。”曹睿採納了他的建議。當魏軍逼近合肥,吳軍果然退兵回去了。

明帝景初年間(237~239),曹睿詔令劉劭負責制定考察官吏功過善惡的標準——《都官考課》。劉劭完成任務以後上疏說:“考核百官,是國家政治的大事,但是歷朝歷代都未能實施,大都因為典章制度缺而未補,因此無法正確、明晰地分辨官員的好壞和才能的高低。現在陛下以聖賢的宏圖大略,哀憐國家綱常的弛頹,詔令於外。臣下承蒙皇恩,得以進行這項開創性的工作,制定了《都官考課》七十二條,又著有一篇《說略》。臣下才疏學淺,實不足以弘揚您的旨意,編寫制定好這篇典章制度!”劉劭還認為應制定禮樂制度,以移風易俗。於是寫了《樂論》十四篇,寫完了還沒來得及上呈,明帝就駕崩了,於是這事便沒有施行。齊王曹芳時,劉劭執講經學,賜爵關內侯。共撰寫《法論》、《人物誌》等著作百餘篇。死後,被追贈為光祿勛。

趙都賦

創作背景

邯鄲興起於邢商後期,燦爛文化在中國社會發展中產生過十分深遠的影響,境內有趙都邯鄲、臨漳鄴都、北京大名府、廣府四座都城,因此有“四都連城”的說法。

原文

且敝邑者,固靈州之敝宇,而天下之雄國。其南也,則有洪川巨瀆,黃水濁河,發源積石,徑拂太華,灑為九流,入於玄波;其東則有天浪水府,百川是鍾,包絡坤維,連薄太蒙;北則有陶林玄壇,增冰Ё寒;西則有靈丘平囿,邪接崑崙;其近則有天井句注,飛壺太行。璀錯磊硌,屬阜連罔。龍首嵯峨以弗郁,羊坂輪國以唐。清漳發源,濁滏汨越。湯泉涫沸,洪波漂厲。爾乃都城萬雉,百里周回。九沖交錯,三門旁開。層樓竦閣,連棟結階。峙華爵以表甍,若翔鳳之將飛。正殿儼其造天,朱欞赫以舒光。盤虬螭之蜿蜒,承雄虹之飛梁。結雲閣於南宇,立叢台於少陽。及至暮秋涉冬,則風烈□寒。猛豺鷙攫,鷹準奮翰。國乃講武,狩於清源。駕騖冥之駿駁,抗沖天之旌旃。北連昭餘,南屬呼沲。西眄太陵,東結繚河。然後奚子放機,戈矛亂髮,班,破文。當手斃僵,應弦倒越。爾乃進夫中山名倡,襄國妖女;狄妙音,邯鄲才舞。六八駢羅,遞奏迭事舉。體凌浮雲,聲哀激楚。姿絕倫之逸態,實倬然而寡偶。其珍玩服物,則崑山美玉,玄珠曲環;輕綃綮繒,織纊綈紈。其器用良馬,則六弓四駑,緣沈黃間;堂奚魚腸,丁令角端。飛兔斯,常驪紫燕。豐в確顱,龍身鵠頸。目如黃金,蘭筋參精。迅躡飛浮,軼響追聲。若乃至季春元巳,辰火熾光,挺新贈往,礻攵於水陽。朱幕蔽野,彩帷連罔。妖冶呈飾,顏如春英。

(《藝文類聚》六十一。又略見《文選·海賦》注,《赭白馬賦》注,《初學記》六,又十五、二十二,《御覽》三百四十七)

譯文

《趙都賦》譯文:

我的故鄉在國土廣袤的北方,是一個強盛的國家。在他的南面,巍峨的群山和奔騰的黃河發源於阿尼馬青山,經過華山,散落於九河,匯入黃海和渤海;東面,波濤洶湧的大海環繞著陸地,海天相連。北面是陶林和元壇,天氣嚴寒,積凍不開。西面是趙地靈丘和平圃,斜接崑崙。我們都城的近畿,有天井勾注的清泉流水,有飛來壺關的太行群山。那山頭色彩璀璨,奇形異狀,怪石磊絡,堆積成崗。其中龍首山和羊坡山,更不一般。山頭巨石刺天,山勢高峻壯觀,山峰峋嶙而綿延,山中石巨而草絕。那清清的漳水,發源於城西,繞山而南下;渾濁的滏水,起之於滏山,漫流而入川,西山的湧泉,滾湯而似沸,似可漂起磨石。(他寫趙都四周景物,僅用50個字,就山有神彩,河有聲色,並通過山河景色,抒發了豐富的思想感情)都城城牆綿延百里,道路四通八達,樓宇起伏相連。聳立的牆柱繪製了彩繪,屋檐上有雀獸飾物,似鳳凰要展翅高飛。正殿屋柱摩接上天,紅似火燒,放射光芒,裝飾的龍型雕刻和繪畫蜿蜒於橋樑之上,構築成整個都城,矗立於在趙國的南部疆域。而叢台聳立於國之東部。深秋初冬之季,天氣寒冷,飛禽走獸異常兇猛。王宮貴族在清源打獵,高舉旗幟騎著駿馬飛馳,北到昭余,南至滹沱河,西望大陵,東接繚河。(描寫了狩獵範圍),只見箭弩射向飛禽,戈矛刺向猛獸,應聲而落。(狩獵)來自中山國、襄國、狄鞮和邯鄲艷麗少女,舞姿曼妙,聲歌高亢淒清。珍貴的玩賞服用之物有,崑崙山的美玉、曲環、各種華美的絲織品,還有各種弓弩、寶劍。駿馬馬鬃油亮,額部突起,體態雄偉,神采飛揚。跑跳均姿態灑脫,速快如聲。(宴會)若到了春天,陰曆三月時分陽光普照,大地除舊迎新,在水的北面舉行盛大的避邪儀式,彩色的帳幔連綿延續,美麗的姑娘,面如春花。(春遊)

注釋

且敝邑者,固靈州之敝宇,而天下之雄國也。(敝邑:對自己國家和故鄉的謙稱。靈州:西漢縣名,東漢廢,指代北方。敝宇:寬闊而高的屋宇,比喻國土廣袤。雄國:強盛之國)其南也,則有洪川巨瀆,黃水濁河,發源積石,徑拂太華,灑為九流,入於元波;(巨瀆:大川。積石:山名,阿尼馬青山在青海省東南部,延伸至甘肅省南部邊境,崑崙山脈的一支。黃河繞流在東南側。太華:陝西西嶽華山。九流:九河。古代黃河下游眾支流的總稱。元波:大波,次指黃河流入黃海與渤海)其東則有天浪水府,百川是鍾,包絡坤維,連摶太濛;(天浪:形容波濤洶湧。水府:本指海底龍宮,此泛指大海。鍾:匯聚。包絡:此作曲折圍繞解。坤維:即地維,地的四角。摶:把散碎的東西捏聚成團。太濛:又作大濛,指日落的地方,極西方)北則有陶林元壇,增冰冱寒;(陶林:漢置縣名,在山西左雲縣西北。元壇:地名,不詳。冱:凍結。)西則有靈丘平囿,邪接崑崙;(靈丘:戰國趙地,今山西東北部。平囿:據《山海經》其地在今甘肅省張掖縣北雞山,邪:通斜。)其近則有天井勾注,飛壺太行,璀錯磥硌,屬積連岡。(天井:指天井峧,在今河北省武安縣西八十里,為通晉要途。勾註:通句注,山名。在今山西省代縣西北二十五公里,即雁門山。,飛壺:通飛狐,太行山八陘之一,一名飛狐口,又名望都關。璀錯:本意繁盛,次指眾多。磥硌:壯大的樣子。屬:連線。)龍首嵯峨以<山弗>郁,羊坂侖<山囷>以峐嵣。清漳發源,濁滏汨越。湯泉涫沸,洪波漂厲。(龍首:山名,在陝西省長安縣北。嵯峨:高峻的樣子。<山弗>郁:山勢曲折。羊坂:太行山坂道名。侖<山囷>以峐嵣:山勢綿亘虬結的樣子。滏:滏陽河,源於峰峰市礦區滏山。汨:水流的樣子。越:遠。湯泉:溫泉。涫沸:沸滾湧起。洪波:大波。厲:磨石。)爾乃都城萬雉,百里周回。九衢交錯,三門旁開,層樓疏閣,連棟結階。(雉:計算城牆面積的單位,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。九衢:四通八達的道路。)峙華爵以表甍,若翔鳳之將飛。正殿儼其造天,朱欞赫以舒光。(峙:聳立。華:彩繪。爵:同雀,指屋檐上的獸性飾物。表:標誌。甍:屋棟。儼:好像。造:到。赫:紅似火燒。舒:舒展,引申為放射。)盤虬螭之蜿蜒,承雄虹之飛梁。結雲閣於南宇,立叢台於少陽。(虬螭:傳說中蛟龍之屬,此指作為裝飾龍型雕刻或繪畫,蜿蜒:蛇類爬行的樣子。雄虹:長虹。飛梁:凌空的橋樑。結:構築。雲閣:趙都宮闕。南宇:國家的南部疆域,趙都邯鄲地處趙國南部,故稱“南宇” 。叢台:趙武靈王所建。少陽:東方的極地,叢台位於邯鄲故城之東。)及至暮秋涉冬,朔風烈寒,猛豺鷙攫,鷹隼奮翰。(涉冬:接近冬季。猛豺:此指凶獸。鷙攫:兇猛的用抓疾取。鷹隼:此指猛獸。奮:振宇展翅。翰:高飛。)國乃講武,狩於清源。駕騖冥之駿駁,抗沖天之旌旃。(狩:打獵清源:地名,今山西省聞喜縣西北。騖:快馳。冥:深遠的意思。駿駁:良馬。抗:舉起。旌旃:泛指旗幟。)北連昭余,南屬滹沱,西盻大陵,東結繚河。(昭余:古代九個水淺草茂的澤地,今山西祁縣以北。滹沱:河名。盻:望。大陵:春秋晉平陵邑,趙改為大陵,今山西省文水縣。繚河:水名,無考。)以上為狩獵場所。然後嵠子放機,戈矛亂髮,決班鬐,破文額。當手斃僵,應弦倒越。(嵠:疑為奚,古代稱奴僕為奚,這裡指諸侯的隨從。決:殺。班鬐:班通斑,似指毛羽斑駁的禽類。破:劈開。文額:似指毛紋斑斕的虎豹類走獸。當手:應手。倒越:倒下、墜落。)爾乃進夫中山名倡,襄國妖女,狄鞮妙音,邯鄲才舞,六八駢羅,並奏迭舉,體凌浮雲,聲哀激楚。(中山:國、郡名,在石家莊與保定之間,倡:通娼,古代稱歌舞伎為娼。襄國:是趙襄子的封地,在今邢台西。妖女:艷麗少女。狄鞮:地名,在黃河以北,傳說此地女子善歌舞,“狄”是春秋時期活躍在北方的部族,一說就是漢代匈奴的前身。其中實力最強的“赤狄”分布在今山西長治地區;而“白狄”春秋前期分布於古雍州北部即今陝北一帶,公元前六世紀東遷至今河北省石家莊一帶,前507年建中山國。六:周天子在祭祀時用的六個樂舞,八:指在縱橫上都是八。駢:對偶。羅:排列。激楚:高亢淒清。)其珍玩服物,則崑山美玉、元珠、曲環、輕綃、啟繒、織纊、綈紈。(珍玩服物:珍貴的玩賞服用之物。崑山:崑崙山。曲環:不詳,似一種圓環狀金玉制玩物。輕綃:生絲織成的薄綢。啟繒、織纊、綈紈:都是製作衣服所用的絲織品。)其器用良馬,則六弓四弩,綠沈、黃間、堂嵠、魚腸,丁令、角端、飛兔、奚斯、常鸝、紫燕,豐鬒角顱,龍身鵠頸,目如黃金,蘭筋參精。迅躡飛浮,軼響追聲。(六弓:指王弓、弧弓、夾弓、庚弓、唐弓、大弓。四弩:指夾努、庚駑、唐弩、大弩。綠沈:弓名。黃間:弩名。堂嵠:古地名,在今河南省遂平縣西北,戰國屬韓地,由於此地出金善造劍戟,後即為劍的代稱。魚腸:古代劍名。丁令:不詳,可能指弓弩的名稱。角端:獸名,似牛,其角可作弓。飛兔、奚斯、常鸝、紫燕:都是駿馬名。豐鬒:本為黑髮。此指馬鬃。角顱:額部突起。龍身鵠頸,目如黃金,蘭筋參精:形容駿馬體態雄偉的。迅:疾跑。躡:輕步跑。飛:狂跑。浮:跳躍。這句形容駿馬的各種馳態。軼:超越。響追聲:此句形容馬跑的快,可以追上和超過聲音。)若乃至季春元巳,辰火熾光,挺新贈往,祓於水陽,朱幕蔽野,彩帷連岡,妖冶呈飾,顏如春英。(元巳:農曆三月第一個巳日,也叫巳日,後專指三月初三。辰火:此指三辰中的日辰,辰火即旭火。挺新贈往:迎新送舊。挺:迎。贈:送。祓:古代消災避邪舉行的儀式。水陽:水的北面。彩帷:彩色的帳幔。春英:春花。)

洛都賦

惟漢元之運會,世祖受命而弭亂。體神武之聖姿,握天人之契贊。揮電旗於四野,拂宇宙之殘難。受皇號於高邑,修茲都之城館。尋歷代之規兆,仍險塞之自然。被崑崙之洪流,據伊洛之雙川。挾成皋之岩阻,扶二崤之崇山。砥柱回波綴於後,三塗太室結於前。鎮以嵩高喬嶽,峻極於天。分畫經緯,開正塗軌,序立廟祧,面朝後市。嘆息起氛霧,奮袂生風雨。覽正殿之體制,承日月之皓精。騁流星於突陋,追歸雁於軒?令。帶螭龍之疏鏤,垂菡萏之敷榮。顧濯龍之台觀,望永安之園藪。渟清沼以泛舟,浮翠虬與玄武。桑宮繭館,區制有規。後帥九嬪,躬敕工女。近則明堂、辟雍、靈台之列,宗祀揚化,雲物是察。其後則有長岡芒阜,屬以首山,通谷岌岢,石瀨寒泉。於是乘興鳴和,按節發軔,列翠蓋,方龍輈。被五路之時副,攬三辰之旗斿。傅說作仆,羲和奉時。千乘雷駭,萬騎星鋪。絡繹相屬,揮沫揚鑣。群仙列於中庭,發魚龍之巨偉,羨門拊鼓,操麾。講武農隙,校獵因田。弋高冥之獨鵠,連軒翥之雙(二語從《文選·陸機〈齊謳行〉》注補。)搜幽林以集禽,激通川以御獸。跨乘黃,射游麋。弦不虛控,目不徒睎。解腋分心,應箭殪夷。然後弭節容與,淥水之濱,垂芳餌於清流,出漩瀨之潛鱗。

相關詞條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